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海外上市的三星A55,高价低配,将被中国品牌碾压?

时间:03-16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68

海外上市的三星A55,高价低配,将被中国品牌碾压?

2024 年 3 月 12 日,三星在海外市场更新了「极受欢迎的中端手机系列」的最新产品——Galaxy A55 5G 与 Galaxy A35 5G,起售价格分别为人民币 3426元(8+128GB)、2740元(6+128GB)。图片来源:三星从国内用户的视角来看,这两款手机的配置毫无特色:屏幕方面,都采用了相同的 6.6 英寸 FHD+ Super AMOLED 屏幕,支持 120Hz 刷新率,最高亮度可达 1000nits;处理器方面,A55、A35 分别采用了三星 Exuynos 1480、1380 处理器,其中 Exynos 1480 采用了 4× Cortex A78(2.75GHz)+ 4× Cortex A55(2.05GHz)的 4+4 核心方案,在 GeekBench 6 CPU 测试中单/多核得分 1161/3398,安兔兔跑分成绩 713993,在国产中端手机中处于一个中等偏下的水平;相机方面,A55 用上了 5000 万像素带光学防抖主摄像头、1200 万像素超广角和 5 百万像素微距相机的三摄像头模组,从参数上看和上一代 A54 的三摄模组完全一致。和国内已经普及一亿像素的中端手机市场相比落后了一整个「大版本」。图片来源:三星那么问题来了,像 A55 这种在国内根本拿不出手的手机,是如何在海外市场支撑起自己不俗的销量,甚至被外媒评为「备受欢迎的中端机」的呢?没竞争力却“备受欢迎”,A55不是第一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前提:像 A55 这样在国内拿不出手、在海外备受关注的情况从来都不是个例。从三星 A 系列到 Moto G 系列,再到更早之前由 HMD 推出的 Nokia X30,都是国际市场上「高价中端机」的实例。品牌选择在海外市场用不切实际的价格推出这样的「中端」手机,在雷科技(ID:leitech)看来原因有三点:首先是市场结构差异的问题。国内手机派系林立、品牌众多,甚至还有独立运营子品牌与主品牌「抢市场」的情况。借助快速迭代更新产品、强化营销策略的手段,国内中端手机市场早已进入「不进则退」的饱和市场竞争阶段。相反,海外市场的手机品牌高度集中,中端市场仅由少数几个大品牌主导,比如刚刚提到的三星,Moto、Pixel(Google)。相较于推陈出新,这些品牌往往希望拉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尽可能单次投入后的销售区间。用更直接的话来说,就是喜欢「吃老本」。图片来源:HMD这也是国内手机品牌一年开四五次发布会,但海外手机品牌往往「一年一季」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当地消费习惯的问题。不同于国内 36 个月左右的换机周期,海外消费者的换机周期确实更长,通常可以来到 48 个月甚至更久。当然了,换机周期长只不过是表象,更长的换机周期通常代表当地消费者对性能的需求并不高,这即是国内外 Android 生态差异下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海外移动互联网发展放缓的直接结果。而更长的换机周期也给手机品牌留下了「挤牙膏」的空间:今年的中端机不需要真的比去年的强,只要比两年甚至三年的手机强,就能让消费者感知到性能提升,在保证销量时有效控制成本。最后与运营商的影响力有关。国内已经销声匿迹的运营商合约机也是海外手机市场重要的销售渠道。和国内手机市场相比,「脱节」的建议售价可以通过月费套餐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同时给运营商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Moto G 系列、三星 A 系列,甚至 iPhone 的数字和 SE 系列,其实都是海外运营商「合约机」套餐中的常客。在合约机的综合优惠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外中端机价格错位的情况,自然也挽回了中端机的销量。图片来源:T-Mobile就像前几天我们介绍 Pixel 8a 时说的那样,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开始将旗舰产品的核心功能以软件形式实现,并在旗舰手机热度过去后将该软件功能「移植」到中端手机上,以不依赖硬件的方式提升中端手机的综合竞争力。前段时间发布的 Nothing Phone 2a 更是开始将「大语言模型使用权」和中端手机捆绑销售,在尽可能挤压硬件成本的情况下让中端机看起来「物超所值」。低配高价的中端机,成了中国厂商的机会那么面对价格虚高的海外中端手机市场,曾被誉为「价格屠夫」的中国手机品牌,能在海外中端市场重现曾经的辉煌吗?从 雷科技MWC报道团在MWC24 期间的观察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不同于国内市场「加量还降价」的产品策略,国产中端手机的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更像是「加量不加价」,在维持利润率的情况下用出色的产品一步步拉高当地消费者对中端手机的期待,从而改变海外手机市场中端机高溢价的情况。比如荣耀就明确表示「我们现在在欧洲几乎很少卖 200 欧元以下的,带来 200% 以上增长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 299 欧元甚至以上的产品,(甚至来到)500 欧元。」「因为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来了欧洲,他不需要一个低端的品牌。我们在欧洲打造性价比品牌,对于消费者和对于我们的客户毫无价值和意义,荣耀在这里要站稳脚跟,赢得竞争,就是走高端(路线)。」在 MWC24 期间发布了新品的中兴也有着类似的产品策略:在展会现场,中兴用 599 美元的折叠屏手机吸引了大量的现场观众。从价格上看 599 美元并不属于传统的中端机价位,但凭借「小折叠」的产品特点,中兴在海外中端市场依旧能获得不错的销量成绩。图片来源:雷科技相信这也是小米、荣耀赶在 MWC24 开幕前在欧洲市场高调发布高端 AI、影像旗舰手机的原因:品牌意识到在全球市场上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硬件销售,而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经过中国手机市场的历练,国产手机早已摆脱了曾经的低配低价标签,可以用出色的硬件、完整的生态服务在海外用销量和口碑证明自己。而现在手机与 AI 越走越近,新手机的核心功能移植成本也将随之降低。随着越来越多旗舰手机的功能开始出现在中端手机上,国产中端手机在海外市场的二次销量爆发,也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国内中端机极致内卷,中国厂商正加速出海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手机市场「内卷」相当激烈,但和很多人想象中不同,在高端、中端、入门三个细分层级中,竞争最激烈的并不是最受大家关注的高端旗舰机型,更不是几乎没有利润区间,以至于产品多年不更新的入门机型,而是「不上不下」的中端机市场。根据过去三年内 IDC、CouterPoint 发布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调查报告,尽管旗舰手机因其创新技术而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但中端手机(200-400 美元,约 1500-3000 元人民币价格区间)却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随着智能手机核心技术的成熟,旗舰手机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很多先进技术和功能也快速向中端市场渗透。消费者对于手机的需求逐渐从追求最新技术转向追求更高性价比,这导致中端手机市场的竞争加剧。再加上国内市场激烈的电商「补贴战」让国内高端手机「滑档」,开始入侵中端手机的价格区间,中端手机的实际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国内中端手机的内部竞争愈演愈烈。现在看来,这种「上打旗舰、下踢入门」的中端市场竞争将会在全球市场发生,因为中国厂商正在集体出海寻求增长点,“低配高价”的中端机市场成了众矢之的,会是继被传音霸占的低端机后,被国产手机攻占的又一个手机细分市场。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